首页

律师列表

文章列表

什么是合同诈骗罪?

最新修订

2023-08-25

10W+浏览

 

合同诈骗罪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对方财物,数额较大的行为。

 

一、经典案例

 

王某近年来由于投资失误,自己欠下了不少钱。王某就将自己事先购买来的高价煤低价出售给李某,骗取对方信任,“成功”签订合同,待李某支付部分货款后,马上销声匿迹,就这样王某成功骗取他人投资款100余万元。

 

 

二、律师观点

 

1.什么样的情况构成合同诈骗罪

 

(1)侵犯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公私财产的所有权;

 

(2)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,虚构事实,隐瞒真相,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;

 

(3)除自然人外单位也可构成犯罪主体;

 

(4)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,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。

 

2.合同诈骗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:

 

(1)数额不满5000元的,单处罚金刑;

 

(2)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,为拘役刑;1万元的,为有期徒刑六个月;每增加1200元,刑期增加一个月。

 

(3)数额满3万元,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为有期徒刑三年。数额每增加2000元,刑期增加一个月。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,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。

 

三、法律依据

 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

 

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,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:

 

(一)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;

 

(二)以伪造、变造、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;

 

(三)没有实际履行能力,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,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;

 

(四)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、货款、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;

 

(五)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。

 
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最新推荐文章

Copyright 博律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博律科技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0599号 京ICP备2022028718号-1 关于博律 联系我们